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投产,是中国石油人向建国55周年华诞献上的厚礼。来自塔里木油气田的天然气纵横驰骋八千里直奔上海,一条横贯中国西东的能源大动脉,巍峨挺立。
西气东输是我国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它以新疆塔里木油气田为主气源,以长江三角洲为目标消费市场,以干线管道、重要支线和储气库为主体,连接沿线用户,形成横贯我国西东的天然气供气系统。它于2002年7月4日正式开工,数万名参建员工科学攻关、顽强拼搏,工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2003年10月1日,靖边至上海段试运投产成功。2004年1月1日,西气东输管道如期向上海供气。2004年9月1日,西气东输工程西段投产进气。2004年10月1日,西气东输工程全线贯通。目前,西气东输东段一直保持安全平稳运行,已经向豫、皖、苏、浙、沪四省一市20家用户供气,累计供气量突破5亿立方米。这一工程按照年设计输量120亿立方米天然气供气后,每年可以减少使用900万吨标准煤,减少粉尘27万吨,将使我国一次能源结构天然气增幅达50%,天然气比例由2%增至3%。它在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同时,为沿线各省市的能源结构调整、保持生态环境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被称为“经济项链”、“拉动工程”。
“严”字当头 强化管理
西气东输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特大型工程,它的质量不仅关系到沿线10省(区)市66县的社会稳定与民众安全,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与后续能力的增强。因此,质量是这一工程的“第一生命”。
为确保工程的万无一失,西气东输的指挥者与建设者们精诚合作,奋力拼搏,严守三道关口:一是建立高标准的质量保证体系,把住第一道关。由于西气东输工程采用了大口径、内涂层、高压力、高钢级技术要求,很多技术规范在国内还是空白。因此,从管道材质到工程设计,从施工机具到施工方法,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技术标准。工程设计者从完善配套施工技术标准入手,继2001年首次发布17项技术标准后,针对工程在试验阶段暴露出来的不足,及时对技术规范进行修订与增补,使之更具科学性。2002年3月,工程设计者们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工程建设标准,参照国家、行业、企业等技术规范,开始编制A版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几易其稿,广泛论证,于9月在工程全范围内发布实施,使整个工程质量有规可依,有据可查。二是狠抓关键环节,夯实基础。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西气东输工程质量的关键取决于施工者的素质与施工材料的质量。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参建职工是在全国数万名管道建设者的技术大比武中筛选出来的精英,每个标段的项目经理都具有二级以上项目管理资质,具有3年以上管理与协调相同性质管道建设的经历;2000多名焊工均经过严格的专业考试,从3031名焊工、5458人次的考核中严格筛选出来的。因此,全线35万道焊口一次焊接合格率高达98.3%,比国内以往同类工程项目建设提高近10个百分点的奇迹就成为了现实。在物资采购方面,工程指挥者们一方面选择国内的最高水平的供应商,一方面对重要物资,如钢管、防腐加工等关键材料与工序实行驻厂监造,并随机进行产品抽检。对于在物资采购中通过审计和“飞检”发现质量问题的,坚决采取“一次亮牌、两次罚下”的措施,确保工程物资满足工程设计的各项技术指标。三是在项目管理上大胆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整个工程的技术标准直接与国际API标准接轨;设计施工方案对国内外公开招标;所有物资采办实施严格的招投标制,并建立和完善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执行体系、政府监督制和质量管理体系。工程招投标、现代化施工和开放性管理,决定了工程体制与机制的与众不同。对外招商、中外合作监理制度等新招迭出,从而为工程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西气东输工程建设还在国内管道建设中首次推行“以人为本、回报社会”的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制(简称QHSE),树立了“以人为本、健康至上”的人文关怀理念、“今天的质量隐患就是明天的安全事故”的质量理念;以风险管理为核心、重在预防、强化应急的安全理念;建设绿色管道,实现管道工程与环境和谐的环保理念等等,建立了包括业主、承包商、设备供应商等在内的必须遵守的QHSE质量责任体系,颁布了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健康、安全、环境的社会标准,编制完成了西气东输管道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安全影响评价、地质灾害影响评价等5项评估报告,保证把工程建设对沿线的影响控制在确定的指标以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博采众长 开拓创新
西气东输是我国首次建设的长距离、高钢级的天然气管道工程,必然会面临众多技术难题。为确保工程优质按期建成,工程的指挥者与设计者们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施工标准和技术,灵活运用新的施工技术和装备,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了中国管道建设史上的奇迹。西气东输工程全线的顺利投产,标志着中国石油管道建设者在各种复杂地形的征战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别是在江南水网、黄土塬的施工中,为解决施工难、雨天多、拆迁多、连头多、机组搬迁多的难题,施工队伍创造性地发明了圆浮筒、小型钢架桥等水网施工机具,解决了水网地区设备和钢管进场这一关键;采用铺设土工布和浮板,埋设圆木杆、铺垫双竹排等办法,增加淤泥沼泽地带的地耐力,以便于承载重型机械;改变传统的管道施工机械化大流水作业方式,分为一大一小两个机组,大机组负责布管、组焊和补口作业,小机组负责下沟、连头和回填作业,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在水网地区施工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黄土塬地区沟壑纵横,安全施工要求高、水土保护要求高。施工队伍借鉴国外管道建设中对于管径大于750毫米的管线建设时“地形服从于管道”的理念,采取降坡取直,大手笔扫线,既便于布管,又减少或减缓了线路上的转角;管沟成型后采取逐点精密测量,准确下料,集中切割坡口的方法,严格按顺序组织施工,在弯管或弯头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宁可休息台班也要减少留头碰死口,降低山区施工难度;革新制造出适合黄土塬山地的工器具和装备,开发出坦克式山地运布管车,充分利用坦克越野性能好的特点,配以自带液压卸管系统,可爬30度长坡,越壕宽2.7米,涉水1.4米深,通过0.8米高的障碍物,很好地解决了陡峭地段运布管难的问题;在黄土地区,通过将汇水排离危险区、采用灰土夯实或灰草袋堵塞进出水口、用灰土等填塞规模较大的易塌陷危险段、将管线埋入相对稳定的隔水层内、在管线易受冲刷的位置设置阻水墙等一系列措施,对管道进行保护;工程率先实现了陕晋段难点的突破,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黄土塬山地管道施工经验。
为排除施工中的技术难题,西气东输工程的设计者、建设者们始终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先导,重点在管道设计、施工技术、施工装备、钢材与钢管的国产化研制等方面,共组织30多家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技术中心,投入科研人员近千人、科研经费达10亿多元,开展科研立项40余项,所含课题200余项,专题500余项。
这些技术研究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程建设,对推动工程总体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西气东输工程所开展的研究,绝大部分都是国内长输管道领域首次开展的课题,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天然气管道设计、施工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标志着我国天然气管道建设和运行管理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成功实践 重要启示
短短的两年,西气东输就按照既定目标建成投产,中国石油人实现了自己的郑重承诺,充分展示了国有大型企业勇于承担重任、敢于迎接挑战的风范,雄辩地证明了大型跨国石油集团的雄厚实力。
总结西气东输工程的成功实践,我们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国家部委及相关行业的大力支持,全体参建人员的科学攻关、顽强拼搏,奏响了一曲社会主义大协作的凯歌,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动力,这是推动工程不断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西气东输项目从一开始就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国家相关部委及行业、地方政府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江泽民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关心工程建设,国家西气东输工程领导小组、国家有关部委对工程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地方政府和公司领导经常深入工程建设一线了解现场生产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领导的重视与关心,极大地激发了参建职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鼓舞了全体工程建设者的热情与斗志。在强大的精神动力下,广大工程建设者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保证了工程的按时建成投产。
西气东输工程物资需求量非常大,其中钢材约170万吨、压缩机组20台套、阀门等机电设备10000多台套。这需要国内众多行业的全力支持与协助,是一项诸多战线职工协同作战的典范工程。为了推动施工设备、材料的国产化进程,西气东输工程充分利用国内可以利用的资源,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国内企业技术进步。仅就X70钢管国产化而言,工程从管径选择、技术条件确定、现场试验、批量生产到物资招标,都把国产化作为一个主要考虑因素。通过国产化降低了工程造价,使我国管线钢和制管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是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西气东输工程取得成功的关键。西气东输工程作为一项为民造福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具体体现。该项目牵涉国家、地方、企业、人民群众等方方面面的利益,一直秉承“坚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项目整体效益和谐发展”的宗旨。它着眼多方经济技术比较,兼顾各方利益,为沿途工业和民用提供清洁高效的天然气资源,对引发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结构重大调整,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带动下游发电、天然气汽车等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确保管道建设在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最佳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成为真正的造福工程、幸福工程。
三是坚持技术与管理创新,成为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的强大支撑。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油气管道建设史上距离最长、输气压力最高、管线口径最大、钢管强度最高的长输管道,同时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共有26000多名工程建设者,30多家石油企业派出作业队伍,另外还有191家承包商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组织协调任务十分繁重。
面对技术与管理方面的诸多新课题,全体工程指挥者与建设者坚持科技进步、推进管理创新,攻克了众多难题,实现了我国管道建设技术与管理的重大突破。仅仅拥有300余名管理人员的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积极创新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项目执行体系、工程调度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经过实践锻炼,已经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特点的项目管理模式,为中国管道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炼出了一批既继承“三老四严”传统,又能征善战、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过硬队伍。
四是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是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西气东输工程从筹建开始,就高度重视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增强广大建设者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特别是在工期紧、任务重、技术难度大以及非典与其他自然灾害面前,西气东输参建员工充分发扬石油工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组织开展了“高扬党旗,决战百日”活动,将传统的劳动竞赛活动与现代项目模式有机结合,丰富了党、工、团组织的活动内容,激发了广大建设者的劳动热情,确保了各阶段工程任务的顺利完成。
西气东输不仅是一项建设工程,更是一所学校、一座熔炉。它不仅圆满实现了建设、安全、环保等各项指标,而且还培养造就了一批技术先进、管理科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管道建设队伍。它的建成投产向世人宣告:中国人不仅可以建设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长距离输气管道,而且还将通过科技进步、现代化管理,加快中国石油建设步伐,为建设一批更加宏大的工程项目储存实力。
深圳南港动力工程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如有关于本站点的问题或建议,请向网站支持发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