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纳经济 |
作者: 来源: 1348 |
1、加纳经济发展历程
1957年加纳独立后,恩克鲁玛政府采取了发展民族经济的措施,但因经验不足,使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1957年至1973年经济处于上升时期,六十年代末,受世界经济危机及加政局动荡、政权频繁更迭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加之历届政府经济政策发生较大失误,经营管理不善,1973年至1983年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1.3%的速度递减。1983年通货膨胀率达123%,经济跌入谷底,濒临崩溃。
1983年上半年,罗林斯政府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西方国家的援助,实施经济复兴计划,推行以建立市场经济为核心的结构调整,包括贬值高超值的本国货币,实行拍卖汇率;紧缩财政开支;刺激农业生产;大幅度提高可可等农产品的收购价格;通过外汇留成等措施鼓励出口;全面整顿改革并拍卖部份国有企业;大力发展私人企业和吸引外资;实行贸易自由化和多元化等。这些务实的经济政策取得明显效果,1984年至2000年年均经济增长为4.6%。
1999年7月英国政府宣布大量抛售黄金,加政府在恐慌之际以期货抛售黄金一千多万盎司,损失6亿多美元。国际市场可可价格跌至6年来的最低点,可可虽获丰收,但收入减少13%。木材产量增加,但价格下跌,出口收入大幅下降,当年进出口总额为48亿美元.由于外资流入不畅,外国捐贷款仅30%到位,外汇供应紧张,塞地贬值率达67%。
2000年因全球贸易疲软。最稳定的出口商品可可和黄金,国际市场价格继续下跌,占加纳经济50%预算的国际合作伙伴保持观望状态,影响了资金的流入,外汇储备减少,塞地大幅贬值,脆弱的经济不能抵挡如此大的压力,当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仅3.7%,创近20年最低纪录。人均收入390美元,外债达58亿美元,通膨率达40.9%,财政赤字占GDP的10.7%.货币贬值率50%。
2001年库福尔总统执政以来,新政府为恢复和发展经济,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实施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强在卫生教育方面社会服务、努力发展私有企业,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车头、良政等五项措施,通过减免外债、增加税收、紧缩银根、节约开支、减少内债、降低贷款利率不同程度地缓解了财政压力。
2002年,政府采取努力改善财政收支,控制货币投放抑制通膨率,稳定价格和汇率,降低存、贷款利率,紧缩银根,增加税收,改善国际贸易收支,改进管理水平,实施减贫战略等措施,有效地保证了经济的发展,达到GDP产值56.6亿美元,取得了GDP增加4.5%的成绩。当年外汇储备6亿(毛11亿)美元,通膨率14.8%,财政赤字占GDP5.3%,贸易进出口达47.7亿美元,全年货币对美元贬值率13.7%。当年经济排名占非洲35国第8,黑非洲第4位。当年加开始实施为期3年的减贫与增长计划,重新加入重债贫穷国(2001年3月加入,2002年2月达成协议。2004年7月达到重债贫穷国经济完成点。)后,当年获免债2.5亿美元,减轻的财政负担。2003年继续实施财政和货币紧缩政策,降低通货膨胀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税收监管力度,力争增加财政收入。引进更多的外国援助和直接投资,逐步减轻对外援我依赖的经济发展政策,使经济取得平稳发展。
2、加纳经济发展现状
加纳自1983年起实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制订的经济结构调整计划,推行经济私有化和自由化、1995年制定并公布《二0二0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规划》和《一九九六年至二000年经济发展第一阶段计划》、以及2001年新政府采取经济恢复和发展政策以来,尽管受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影响,三大经济支柱黄金、可可、木材受国际市场价格和资源开采政策限制,经济不景气,但经历届政府采取调整措施,不同阶段经济指标相对稳定,经济形势相对稳定。1984至2002年GDP达到持续以4.6%左右的速度增长。
2002年,加纳的自由化体制和宽松的政策,对生产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增加出口,当年国际收支大体相抵,财政赤字从2001年占GDP的7.2%降到5.3%,除农业(主要为可可豆)外,其他行业生产都完成了预定目标,制造、矿业有所发展。为减少对外来资金的依赖,税收超过预定指标。为稳定货币金融形势,货币储蓄和提供分别增长42.6%和50%;2002年1月签署了新银行法,授予中央银行在制定有效的货币管理政策方面更大的独立性,9月又创建货币政策协会,以便恢复加纳银行的独立性。下调存贷款利率,企业国内信贷增加33.2%。农产品产值占GDP的39.5%,工业占27.5%,服务业占33%。GDP增长4.5%。
当年开始实施三年减少贫穷和增长计划(03-05年GDP增长5%),重新加入重债贫穷国(2001年3月加入,2002年2月达成协议。2004年7月退出重债贫穷国。)后,当年获免外债2.5亿美元,减轻了财政负担。
2003年加纳政府更加注重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采取了“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全面发展,实施减少贫困战略。继续实施财政和货币紧缩政策,降低通货膨胀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税收监管力度,力争增加财政收入。引进更多外国援助和直接投资,逐步减轻对外援的依赖”的经济发展政策,使经济取得较平稳的发展。
2004年加纳宏观经济一直比较稳定,加纳政府为发展经济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成功降低了通货膨胀率,政府正致力于稳定的低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继续执行其紧缩财政和货币政策。2004年7月,加纳经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确认达到经济完成点,宣布退出重债贫穷国。
2005年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加纳政府以三大焦点发展战略为核心,即有活力的人力资源发展、私营企业发展和良政,采取一系列发展措施,鼓舞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劳工组织共同努力。在持续执行谨慎的财政和货币框架及支持政策的基础上,经济沿着稳定的低通货膨胀和提高的经济活动水平的轨道持续发展。6月,八国集团决定免除18个贫困国家400亿美元债务后,加纳有望获得41亿美元债务免除,此次减免占加纳所欠多边债务的80%,截至2004年年底,加纳所欠多边债务包括欠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非洲发展基金等组织共达52亿美元。
2006年,加政府继续鼓励私营经济发展,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可可、黄金及非传统出口产品创汇增加,由于国际原油上涨,加能源供应出现瓶颈,通货膨胀率在历史性地降到1位数后小幅走高。全年经济增长率达到6.2%。 3、加纳经济前景展望
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经济全球化既带来机遇,但更多的是带来压力,这个特点在加纳经济发展过程中尤显突出:经济全球化的出现,使资本在全球的流动加快,竞争更加激烈;多边贸易体系的出现和国内自由贸易的发展,这为加纳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在更大程度地影响着加纳进出口,导致地方经济衰退;全球技术革新的步伐加快,这为加纳经济提供跳跃式发展的机会,也使其在各个领域很难追上新技术应用的步伐;初级出口产品贸易条件下降,黄金业的震荡影响了全球特别是加纳的黄金贸易,可可和咖啡价格由强权国家控制,这严重影响了加纳出口收入;整个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减少,近年来加纳一直面临着官方发展资助减少的局面。
针对挑战,加纳政府提出加纳减贫战略“生长与繁荣议程”,目标是在2003-2005的3年内采取为加快经济增长保证健康有序的经济管理;增加生产量和促进继续存在的生活手段;指导、支持人力开发和基础服务业的规定;为支持脆弱和受排挤的行业提供特殊计划;确保良好的管理和增加公共事业的能力;把私营企业成为国家建设中主要的增长引擎,使GDP增长达到5%。
加纳还于2003年制定了“新一轮工业改革和经济增长方案”,其目标是中期达到GDP增长8.6%,人均收入达1000美元。该方案的焦点集中在两个主要战略:出口导向型工业化发展和综合性国内市场导向型工业化计划。具体为:边远地区企业发展计划,在3—5年内加纳110个地区的每个区都要发展三个可持续发展的私人商业项目;发展技术计划,帮助地方工业改进技术,更新机器设备,提高其竞争力;工业合作交流计划,将大型企业的非核心工程转包给中小企业;设立特别恢复基金,为一些有不良债务但有生存潜力的企业提供资金,帮助他们恢复经营;设立现代金属制品和机械工具制造中心,专门生产机械设备、各种工具和零配件等;实施总统特别倡议活动,特别倡议发展一些特殊项目,积极支持所选主要出口商品的发展,使其成为加纳经济增长的新支柱,这些倡议目前包括:木薯淀粉加工、服装纺织加工、棕榈油、海盐加工、可可加工和手工艺品。
加纳还注意加强内外贸管理,继续履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义务,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寻求市场准入机会,繁荣出口,以实现工业化。
目前,新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恢复和发展措施已经初见成效。
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需要稳定的政局和适合加纳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而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管理水平至关重要。加纳过度依赖外援,农业发展滞后,出口以资源和传统产品为主,短期内不能形成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这种状况显示,其经济仍然脆弱、规模小。
尽管如此,加纳经济发展仍具潜力。加政局稳定,自然资源丰富,近年非传统商品出口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旅游、服务业发展较快,投资环境不断改善。预计加纳今后几年经济将以4-5%左右速度增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