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动力支部2014年“七一”红色之旅
作者:魏阿璐 来源:南港动力
1579
2014年6月28-29日南港动力支部组织部分党员前往安徽金寨县红军广场参观金寨红军烈士纪念碑、金寨红军烈士墓园、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洪学智将军墓地和鄂豫皖根据地大别山天堂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一、金寨“将军县”简介:
金寨县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两次举行武装起义,诞生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2师、第33师和红25军等11支红军主力部队。数支红军主力部队在这里整编、补充,重新投入战场。从这里走出去的红四方面军、红25军、新四军四支队,驰骋沙场,为国建立不朽功勋。1955年至1965年,金寨籍有59人被授予将军军衔,其中上将1人,中将8人,少将50人,将军人数位居全国第二位,素有“将军县”誉称。
开国将军们在革命战争年代里,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为铸就共和国红色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保卫祖国,维护和平,为实现祖国繁荣富强又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是人民的英雄,国家的功臣,他们将永远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二、洪学智上将简介:
洪学智(1913.2.2—2006.11.20),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开拓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原副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原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原部长兼政治委员;他出生于双河农家,从戎于商南起义,显赫于南征北战,扬威在抗美援朝,彪炳于现代后勤,辉煌于改革创新,艰危屡善谋略,曲折愈显忠贞,勇武而见儒雅,刚直而怀柔肠,权重坚守本色,位高心系百姓。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因此被人称之为“六星上将”。
洪学智同志,1913年2月2日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双河区黄鹄寺乡小河口村(原为信阳商城人,后行政区划调整成立金寨县,改隶六安)
三、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名山-大别山简介
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的交界处,崇山峻岭、层峦叠嶂,北挽淮河,南濒长江,瞰至中原,其特殊地理位置极具战略意义,因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大别山者得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由于大别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斗,前赴后继以巨大的流血牺牲赢得了“大别山红旗不倒”的历史地位,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土地革命时期,全国三大起义之一的“黄麻起义”就发生在这里;三大主力红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也诞生在这里;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也战斗在这里。
1927年11月11日的黄麻起义夺取了黄安县城,建立革命政权和武装,随后起义部队于1928年1月1日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第七军,同年7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并开创了鄂豫皖地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从此,鄂豫皖的革命斗争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1931年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黄安七里坪成立,总指挥余向前、政委陈昌浩,下辖红四军、红二十五军,共约三万余人,红四方面军的成立,标志着大别山区的日益强大和成熟,它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优秀的高级军事领导人员和指挥人员。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12万大军遵照党中央的战略方针,以超人的胆识和气魄,自鲁西南横渡黄河,突破国民党数十万围追堵截,千里迢迢从黄河跃进到大别山,胜利的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大反攻的序幕。作为战略反攻前方阵地的大别山解放区,也因之一跃而成为我军继续前进的重要基地。在其光辉的史册中,又增添了支援渡江作战和支援解放南半个中国的新的篇章。
位于安徽省金寨县境内的天堂森林公园最高处1729米,即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号称中原第一峰。登上主峰,环视天下,则可见十万大山拥拜于下。北望中原,南眺荆楚,有诗云:“探奇直上有高峰,万象森罗一望中,到此襟怀同还阔,混凝琦凤如天堂。”
通过二天的红色之旅,我们从中可以学到革命先烈和将军们无私无畏的高贵品质、为革命为人民的奉献精神和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从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照片提供:魏阿璐
关键词:
南京南港
深圳南港动力工程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如有关于本站点的问题或建议,请向
网站支持
发邮件。